高级检索

全面推进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控 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生物安全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就《全国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2022—2030年)》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22-09-26

来源: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

字体:[大 中 小]

  为贯彻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推进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914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202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就《规划》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人兽共患病防治工作事关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生物安全制定《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贯彻动物防疫法的具体行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行积极防御、主动治理,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从源头前端阻断人兽共患病的传播路径。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健全法律法规,完善防疫体系,落实防治措施,全国畜间人兽共患病疫情总体稳定。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人兽共患病种类多、畜间流行广,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弱化、支持虚化,养殖规模化程度总体不高、生物安全水平较低,周边及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动物疫情频发、多种外部风险因素相互交织,等等,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防治工作不容松懈马虎。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加强畜间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迫切需要制定《规划》,系统指导下一阶段防控工作。农业农村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有关专家、各省份农业农村部门动物疫控机构,以及卫生健康、林草、海关等相关部门意见建议,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制定出台了《规划》。指导各地加强畜间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理顺防治体制机制,夯实基层防治基础,提升风险防范和综合防治能力,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和消灭若干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畜间人兽共患病,维护畜牧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生物安全。  

  二、《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是什么? 

  《规划》系统安排了今后一个时期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防治目标。 

  《规划》强调,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控要坚持源头防治突出重点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因地制宜因病施策协调配合统筹推进等四项原则,聚焦重点病种,统筹各方力量,明确政府、部门和主体三方责任,推动各项防治措施落实落地。《规划》立足当前实际,提出分病种、分阶段差异化防治策略和目标,明确8种重点防治病种得到有效控制,14种常规防治病种流行率稳定控制在较低水平2种重点防范的外来疫病传入和扩散风险有效降低。 

  三、《规划》对各类防治病种的防治措施有什么要求? 

  《规划》策略措施部分,按照一病一策的原则,明确了不同病种的重点防治措施。 

  重点防治病种方面,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要继续落实免疫、监测、扑杀等措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控要继续坚持免疫与净化相结合综合防治措施牛结核病防治要严格落实监测净化、检疫监管、无害化处理等措施狂犬病防治要强化免疫、监测流调、疫情处置等关键防治措施落实炭疽防治要强化监测排查、应急处置、针对性免疫、检疫监管等措施包虫病防治要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中间宿主防治与病人查治相结合的综合策略日本血吸虫病防治要坚持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策略马鼻疽防治要继续实施消灭计划 

  常规防治病种方面,对日本脑炎、猪链球菌型感染和鹦鹉热等具有有效疫苗的病种,在流行区域对易感家畜进行疫苗接种;对旋毛虫病、囊尾蚴病等疫病,以屠宰场为重点,严格宰后检疫检验,做好污染肉品的无害化处理;对其他常规防治病种,要加强饲养管理、消毒、无害化处理、治疗、净化等工作,防止动物和人员感染。 

  外来防范病种方面,加强国际动物疫情监视,做好传入风险分析和预警;加强联防联控,强化入境检疫和边境监管措施,提高人兽共患病发现识别和防治能力;在边境、口岸等高风险区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规划》安排了哪些重点任务? 

  《规划》紧紧围绕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立足基层防控实际,针对薄弱环节,推进落实7项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防治措施。推进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改革,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牛羊屠宰管理。二是抓好监测净化。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专项监测和部门间信息互通,加快推进净化场、无疫小区和无疫区建设。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创新示范推广平台,加快新型疫苗和快速鉴别诊断技术产品研发应用,完善诊断检测标准,健全菌毒种库、标准物质库。四是推进智慧防治。建立以动物移动监管为核心的全链条智慧监管体系,开展全链条精细化监管,实现养殖档案电子化、检疫证明无纸化、运输监管闭环化。五是加强宣传教育。开展防治培训和专项健康教育,广泛宣传政策和知识,倡导健康饮食和良好生活习惯,提高防疫检疫人员和社会公众防范意识。六是完善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建立完善兽医社会化服务相关制度和标准。七是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明确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完善工作机制,提升专业能力,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和管理。 

  五、《规划》安排了哪些具体行动? 

  《规划》综合考虑现有基础和防治需要,在重点任务的基础上,明确实施3项行动。 

  一是畜间布病防控五年行动,全面落实监测排查、强制免疫、消毒灭源、净化无疫、检疫监督、调运监管、疫情处置、宣传培训、效果评估等重点任务,降低畜间布病总体流行率。二是畜间人兽共患病净化,以种畜场、奶畜场和规模养殖场为对象,稳步推进布病、牛结核病等畜间人兽共患病净化;以种畜禽场和规模养殖场为切入点,探索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净化。三是智慧防疫能力提升行动,以规模养殖场和畜禽屠宰场点为关键控制节点,以直联直报系统、牧运通APP及省级畜牧兽医信息平台等为支撑,建立健全养殖、运输、屠宰全链条防疫、检疫监管智慧信息系统。 

  六、如何保障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为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和重点任务取得实效,《规划》明确了强化责任落实、条件保障、机制创新督促指导4项保障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报请省级人民政府,成立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实施本行政区域的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统筹使用中央财政动物防疫补助等经费项目,协调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稳定防控队伍,落实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等相关待遇,保证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责有人负、活有人干、事有人管。理顺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增强防治合力。完善多部门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防治措施联动。利用新技术及时发布疫病监测情况和风险提示,增强从业者和社会公众的防疫意识能力。制定防治任务清单和监测指标,组织开展督促指导和跟踪评价。农业农村部将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评估指导,定期调度和通报有关情况。 


  政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 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中心( 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局 )
  2. 中国农业科学院
  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4.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5. 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
  6.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7. 农民日报社
  8.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
  9. 中国农村杂志社
  10. 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共产党农业农村部党校)
  11.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
  12.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13.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14.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业农村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
  15.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16.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17. 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
  18. 农业农村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
  19. 农业农村部财会服务中心、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20.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中国-欧洲联盟农业技术中心)
  21.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农业行业分会)
  22.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
  23.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农民体育协会
  24.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25.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26.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7.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秘书处)
  28.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29.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30. 全国畜牧总站
  31.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
  32.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
  33.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34. 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
  35.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乡镇企业发展中心)
  36.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37. 农业农村部渔政保障中心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航天局
国家原子能机构
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海洋局
国家核安全局
国家乡村振兴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信访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反垄断局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
国家宗教事务局
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华通讯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气象局
国家行政学院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数据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移民管理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国家消防救援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北京农业农村局
天津农业农村委
河北农业农村厅
山西农业农村厅
内蒙古农牧厅
辽宁农业农村厅
吉林农业农村厅
吉林畜牧业管理局
黑龙江农业农村厅
上海农业农村委
江苏农业农村厅
浙江农业农村厅
安徽农业农村厅
福建农业农村厅
江西农业农村厅
山东农业农村厅
河南农业农村厅
湖北农业农村厅
湖南农业农村厅
广东农业农村厅
广西农业农村厅
海南农业农村厅
重庆农业农村委
四川农业农村厅
贵州农业农村厅
云南农业农村厅
西藏农业农村厅
陕西农业农村厅
甘肃农业农村厅
青海农业农村厅
宁夏农业农村厅
新疆农业农村厅
新疆兵团农业农村局

主办单位:立博体育农业农村部

承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网站识别码bm21000007 京ICP备05039419号-2

京公网安备 立博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