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立博体育 > 互动 > 直播访谈 > 庆祝立博体育成立70周年第三场新闻发布会 > 相关新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业农村市场化发展成就

日期:2019-09-17 09:03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市场化水平持续提升,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最早引入了市场机制,农民率先进入市场,市场化一直引领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农村市场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从曾经的统购统销到放开市场经营,从曾经的农民肩挑背扛、提篮叫卖到买全国、卖全国的批发市场网络,从曾经的政府定价到如今的现货、期货市场共同发挥巨大作用,农产品流通体制不断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我国农业农村市场化70年改革与发展,在流通体系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农业品牌创建、市场调控机制完善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农产品市场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在我国农业“小生产、大市场”的背景下,70年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集散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批发市场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形成了沟通城乡、衔接产销、运行快捷的流通网络,建立起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贸市场为基础,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为先导,以生产者、经销商、经纪人、中介机构、龙头企业为参与者的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货往哪里卖”的问题得以基本解决。在近450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产地市场占70%,对于促进农产品“出村”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冷链物流建设的日趋完善,除了传统批发零售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在现货市场发展的同时,农产品期货市场实现了快速成长,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已有23个、期权品种2个,农产品期货市场规模排名全球第二,防范农业市场风险的作用日益突出。 

  二、多元化市场主体得以培育壮大。多元化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活跃市场交易、发挥市场功能的基础。70年来,在市场力量和国家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多元化市场主体得到了充分发育,日益成为市场运行的主导力量。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除了众多分散的小农户外,涌现出多种形式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产品流通主体则由众多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经销商、经纪人和中介机构等组成。多元化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紧密连接,催生了多种多样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包括“农户+收购商+批发商+零售终端”、“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订单农业”、“农超对接”和“农社对接”等。 

  三、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逐步健全。建立市场调控机制、有效发挥“政府之手”作用,是减少市场盲目性、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推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各级政府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了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提高了应对市场异常变化的能力。目前,在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领域,以中央政府调控为主,已经建立了包括价格支持、储备调节、关税配额等在内的市场调控制度,有效抑制了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滞销卖难”、进口过度冲击,促进了市场平稳运行,保障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在鲜活农产品领域,以地方各级政府调控为主,各地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健全“菜篮子”调控保障体系,通过生产支持、储备调节、信息服务、保险保障等措施,有效引导“菜篮子”产品生产、经营和消费。 

  四、农业品牌化发展格局开始形成。品牌是农业竞争力和市场化水平的核心标志,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品牌建设受到高度关注,已由过去的以地方和企业创建为主,转变为政府强力推动、企业主动创建、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提出农业品牌建设路径。农业农村部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统筹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各地加强政策创设,主动推进区域农业品牌发展;有关行业协会、农业企业、研究机构等积极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协同发展。目前,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影响力30个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及全国各省(区、市)推选出的千余个地方名牌产品,正在赢得消费者信赖,逐步引领农业市场化现代化发展。



附件:

  1. 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中心( 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局 )
  2. 中国农业科学院
  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4.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5. 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
  6.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7. 农民日报社
  8.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
  9. 中国农村杂志社
  10. 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共产党农业农村部党校)
  11.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
  12.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13.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14.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业农村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
  15.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16.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17. 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
  18. 农业农村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
  19. 农业农村部财会服务中心、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20.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中国-欧洲联盟农业技术中心)
  21.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农业行业分会)
  22.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
  23.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农民体育协会
  24.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25.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26.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7.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秘书处)
  28.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29.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30. 全国畜牧总站
  31.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
  32.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
  33.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34. 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
  35.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乡镇企业发展中心)
  36.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37. 农业农村部渔政保障中心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航天局
国家原子能机构
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海洋局
国家核安全局
国家乡村振兴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信访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反垄断局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
国家宗教事务局
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华通讯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气象局
国家行政学院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数据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移民管理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国家消防救援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北京农业农村局
天津农业农村委
河北农业农村厅
山西农业农村厅
内蒙古农牧厅
辽宁农业农村厅
吉林农业农村厅
吉林畜牧业管理局
黑龙江农业农村厅
上海农业农村委
江苏农业农村厅
浙江农业农村厅
安徽农业农村厅
福建农业农村厅
江西农业农村厅
山东农业农村厅
河南农业农村厅
湖北农业农村厅
湖南农业农村厅
广东农业农村厅
广西农业农村厅
海南农业农村厅
重庆农业农村委
四川农业农村厅
贵州农业农村厅
云南农业农村厅
西藏农业农村厅
陕西农业农村厅
甘肃农业农村厅
青海农业农村厅
宁夏农业农村厅
新疆农业农村厅
新疆兵团农业农村局

主办单位:立博体育农业农村部

承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网站识别码bm21000007 京ICP备05039419号-2

京公网安备 立博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