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立博体育 > 聚焦2024中央一号文件 > 文件解读

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日期:2024-02-04 08:51 作者:韩文秀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线,对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砥砺奋进,“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实现了农业丰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大豆面积产量双增,棉油糖稳定发展,肉蛋奶、果菜茶等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启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如期完成,一批作物新品种研发取得突破,部分短板农机具实现产业化应用。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实际增长7.6%,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比缩小到2.39∶1。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未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乡村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预计达到20万亿元。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在90%以上,开展清洁行动的村庄超过95%,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乡村治理不断加强,农村移风易俗突出问题治理扎实开展,“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蔚然成风,农村社会保持稳定安宁。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三农”形势持续向好,发挥了安民心、稳大局的“压舱石”作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赢得了战略主动。事实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新时代新征程重农强农的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集中力量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标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着眼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握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重点任务与全面部署相结合、年度任务与阶段性部署相结合,进一步明确“三农”工作重点抓什么、怎么抓,对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作出系统安排。

  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千万工程”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千万工程”有着一整套系统成熟、行之有效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比如,从农民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以系统观念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工作导向,锚定目标真抓实干,等等。这些经验不同地方都可学可鉴、长期管用。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具有深厚的实践支撑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有利于推动各地明确标准、聚焦任务,加大力度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搞上去。

  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要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能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加大管护力度,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关键是不能松劲懈怠,不能出现规模性返贫。要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抓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措施落实,做好帮扶产业分类指导,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乡村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要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平安乡村。

  以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为支撑。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要靠创新驱动增动力、添活力。要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激发农村各类要素潜能和主体活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要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解决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要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产业增收、就业增收、转移增收和财产增收同步发力。要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加大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资产要素,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日子越过越好。

  “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的总体框架,是党中央根据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形势发展变化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抓好落实,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从政治和全局高度看“三农”、抓“三农”,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和主攻方向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明确重点,压实责任,扎实组织推动。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推动各级党政“一把手”把责任真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特别是发挥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作用。落实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既要减轻基层迎检迎考负担,又要推动落实责任、发现解决问题。

  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确保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要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政策,规范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支持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完善大中型银行“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创新农村信贷服务模式。

  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强化县乡村医疗、教育等人才一体化管理,推广医疗卫生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科技小院模式。

  提升工作实绩实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多给基层一些自主权,鼓励基层把中央精神和地方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贯彻落实。要顺应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统筹考虑财力可持续、农民可接受,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急功近利、刮风搞运动。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不能大包大揽,更不能搞强迫命令,要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作者为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



附件:

  1. 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中心( 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局 )
  2. 中国农业科学院
  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4.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5. 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
  6.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7. 农民日报社
  8.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
  9. 中国农村杂志社
  10. 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共产党农业农村部党校)
  11.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
  12.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13.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14.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业农村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
  15.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16.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17. 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
  18. 农业农村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
  19. 农业农村部财会服务中心、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20.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中国-欧洲联盟农业技术中心)
  21.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农业行业分会)
  22.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
  23.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农民体育协会
  24.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25.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26.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7.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秘书处)
  28.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29.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30. 全国畜牧总站
  31.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
  32.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
  33.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34. 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
  35.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乡镇企业发展中心)
  36.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37. 农业农村部渔政保障中心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航天局
国家原子能机构
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海洋局
国家核安全局
国家乡村振兴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信访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反垄断局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
国家宗教事务局
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华通讯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气象局
国家行政学院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数据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移民管理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国家消防救援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北京农业农村局
天津农业农村委
河北农业农村厅
山西农业农村厅
内蒙古农牧厅
辽宁农业农村厅
吉林农业农村厅
吉林畜牧业管理局
黑龙江农业农村厅
上海农业农村委
江苏农业农村厅
浙江农业农村厅
安徽农业农村厅
福建农业农村厅
江西农业农村厅
山东农业农村厅
河南农业农村厅
湖北农业农村厅
湖南农业农村厅
广东农业农村厅
广西农业农村厅
海南农业农村厅
重庆农业农村委
四川农业农村厅
贵州农业农村厅
云南农业农村厅
西藏农业农村厅
陕西农业农村厅
甘肃农业农村厅
青海农业农村厅
宁夏农业农村厅
新疆农业农村厅
新疆兵团农业农村局

主办单位:立博体育农业农村部

承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网站识别码bm21000007 京ICP备05039419号-2

京公网安备 立博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