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立博体育 > 聚焦2024中央一号文件 > 宣传报道

在立博体育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等介绍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

日期:2024-02-05 09:48 作者:李飞 来源:农民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韩文秀首先介绍了文件有关情况,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牵挂农民群众,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个主题,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进行系统部署,明确乡村振兴抓什么、怎么抓。

  韩文秀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两个确保”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个提升”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两个强化”是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文件的突出特点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重点任务和全面部署相结合、年度性工作和阶段性安排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围绕解决乡村振兴的难点堵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政策和制度创新。文件从关键切口入手,在完善农业保险、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面提出了一批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力求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从整治农村环境、解决“脏乱差”问题入手,由点及面,扩容建设,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推进,已经成为涵盖乡村振兴各个方面的一项系统性工程。韩文秀表示,“千万工程”不仅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整体面貌,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先行探索,提供了成功范例。

  关于“千万工程”经验学什么、怎么学?韩文秀指出,应重在学习运用蕴含其中的理念方法,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农民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和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坚持党建引领、大抓基层,不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这些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是“千万工程”的精髓要义,各地都可以学习借鉴。同时还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找准抓什么,明确怎么抓,创造性开展工作,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果。  

  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几年,面对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国内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多重挑战,我们把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千方百计促生产、夺丰收。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908.2亿斤,比上年增了177.6亿斤,粮食供应充足、库存充实,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祝卫东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统筹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打出了政策“组合拳”,把抓好粮食生产保供作为重点,明确了稳面积、增单产的主攻方向,提出了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任务目标。

  稳定播种面积方面,关键是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文件围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重点从价格、补贴、保险等方面强化政策举措,让农民种粮有钱挣、能得利。围绕调动地方抓粮积极性,文件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重点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让地方政府抓粮不吃亏、有动力。

  文件明确,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在种子上,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形成突破性进展。在耕地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和质量,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同时,文件还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面向整个国土空间资源要食物,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弘扬节约光荣风尚,提倡健康饮食,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就粮食主产区长期面临的“粮财倒挂”困境,韩文秀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围绕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作了针对性部署:纵向上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力度,对产粮大县的奖补进一步向商品粮调出量大、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县倾斜,取消对产粮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配套要求,实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横向上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基本思路是统筹考虑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相关因素,由主销区给予主产区一定的资金支持,推动横向利益补偿见到真金白银。产业上拓展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布局,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促进就地就近转化增值,加快粮食主产区兴县富民步伐。  

  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

  农以地为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据统计,2021-2023年,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韩文秀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一是严守耕地总量,逐级分解下达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对各地落实好任务提出明确要求;改革完善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对乱占、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坚决整治、严厉打击;对耕地“非粮化”,统筹考虑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障、农民增收的关系,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

  二是提升耕地质量,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在时序上,明确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标准上,针对各地普遍反映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偏低的问题,今年将下决心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在主体上,更多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

  三是挖掘后备耕地资源,重点做好撂荒地和盐碱地的文章。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把撂荒地利用起来,宜粮则粮、宜经则经,有的撂荒地确实没人耕种,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流转、托管、统一经营等多种途径种好用好。我国盐碱地多,随着科技进步,开发潜力相应增大,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种子和盐碱地要相互适配,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有效途径。  

  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祝卫东表示,围绕“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要用现代经营理念、标准、方式把“土”味优势彰显出来,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改造提升加工设施,进一步拓展农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等。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腰包鼓没鼓是最受农民群众关注的事。祝卫东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支持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健全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稳价格、促增收;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的政策导向,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更好地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

  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第一支柱。文件强调,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文件提出要加强源头预防和风险预警,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当前正是岁末年初关口,有关部门正在开展整治欠薪的专项行动,全力以赴让农民工兄弟过个安心年。

  此外,文件还强调加强涉农资金项目监管,严厉查处套取、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把给农民的各项补助补贴补到位。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房屋、“四荒地”等资源资产,创造条件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要求。韩文秀表示,防止规模性返贫,是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对此思想上不能松懈、工作上不能松劲。要搞好监测帮扶,运用好大数据预警等手段,进一步提升监测的及时性、帮扶的精准性。要强化产业帮扶,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按照“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的要求,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让留在当地的脱贫人口有稳定的产业支撑。要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发挥好东西部劳务协作、就业帮扶车间、公益岗位等作用,让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有稳定的就业岗位。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重点地区,要进一步落实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对口帮扶等倾斜性支持政策,着力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帮助他们更多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增收致富,创造美好生活。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建设要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干一件、成一件。对此,祝卫东介绍,这些年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了较大改善,但仍有不少薄弱环节。下一步要强化规划引领,加强村庄规划编制的分类指导,有需要的就编,没有需要的可以暂时不编,不能盲目要求村村编规划。要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补上基础设施短板,针对农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列出清单,一项一项解决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回应农民群众关切。

  在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作了三方面部署。韩文秀介绍,一是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切实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严格实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健全基层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加强乡镇对县直部门派驻机构及人员的管理职责,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力度,优化各类涉农督查检查考核,让基层把更多精力放在联系群众、为民服务上。二是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把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结合起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有效办法,切实把矛盾解决于萌芽、化解在基层。三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要抓好优质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要重点整治农村不良风俗,综合治理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  

  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

  2022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4.91亿人,据专家测算,到2035年还将有上亿农民进城。祝卫东表示,要围绕让进城的进得顺心,让留在农村的生活舒心,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他介绍,要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重点是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快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保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合法权益,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是两手发力,一手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抓好县城这个龙头,发挥对乡村辐射带动作用;一手适应乡村发展和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祝卫东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深化农村改革重点工作作出了部署。一是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二是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坚守农村改革底线,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



附件:

  1. 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中心( 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局 )
  2. 中国农业科学院
  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4.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5. 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
  6.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7. 农民日报社
  8.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
  9. 中国农村杂志社
  10. 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共产党农业农村部党校)
  11.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
  12.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13.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14.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业农村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
  15.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16.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17. 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
  18. 农业农村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
  19. 农业农村部财会服务中心、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20.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中国-欧洲联盟农业技术中心)
  21.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农业行业分会)
  22.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
  23.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农民体育协会
  24.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25.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26.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7.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秘书处)
  28.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29.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30. 全国畜牧总站
  31.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
  32.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
  33.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34. 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
  35.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乡镇企业发展中心)
  36.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37. 农业农村部渔政保障中心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航天局
国家原子能机构
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海洋局
国家核安全局
国家乡村振兴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信访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反垄断局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
国家宗教事务局
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华通讯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气象局
国家行政学院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数据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移民管理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国家消防救援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北京农业农村局
天津农业农村委
河北农业农村厅
山西农业农村厅
内蒙古农牧厅
辽宁农业农村厅
吉林农业农村厅
吉林畜牧业管理局
黑龙江农业农村厅
上海农业农村委
江苏农业农村厅
浙江农业农村厅
安徽农业农村厅
福建农业农村厅
江西农业农村厅
山东农业农村厅
河南农业农村厅
湖北农业农村厅
湖南农业农村厅
广东农业农村厅
广西农业农村厅
海南农业农村厅
重庆农业农村委
四川农业农村厅
贵州农业农村厅
云南农业农村厅
西藏农业农村厅
陕西农业农村厅
甘肃农业农村厅
青海农业农村厅
宁夏农业农村厅
新疆农业农村厅
新疆兵团农业农村局

主办单位:立博体育农业农村部

承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网站识别码bm21000007 京ICP备05039419号-2

京公网安备 立博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