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立博体育 >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 > 综合支持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头雁兴农

日期:2024-04-25 10:45 作者: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来源: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自2022年起,北京市启动实施“头雁”项目,由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作为培育机构,计划连续5年培育与本市乡村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头雁”,带动不同产业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目前“头雁”项目已实施两年,培育了超过200名人才。尤为可喜的是,“头雁”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乡村青年创业人才,成为北京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头雁”崔天鋆(中)与农户讨论草莓种植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夏秋桐在大棚里巡查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蜂三代”王唯伊(右)2023年入选90后“头雁”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顺义区龙湾“巧嫂”张亚利(左二)和工作人员打理育苗室 侯欣泽摄 

  农业“头雁”走进高校课堂

  雁飞千里靠头雁。头雁,既要掌握方向,也要注意带领雁群整齐向前。同样的,农业“头雁”不仅要自己干得好,形成稳定的经营模式和一定规模,也要有带动农户共同发展的意愿,善于接受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理念,主动向农户分享经验、提供指导。

  北京市高度重视“头雁”项目,将其作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创业人才培养、推动首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培育新主体、实施新工程、激发新动能”的思路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创新推进实施。2023年,“头雁”项目更是被提升列为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和市“三农”工作重点任务,纳入对涉农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项目。

  “‘头雁’学员均经过严格推荐遴选产生,是京郊乡村产业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的典型代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农业农村部规定的“头雁”遴选推荐条件基础上,结合北京实际,将“新农人”等纳入培育范围,优先选拔培养青年带头人,形成“头雁”遴选推荐北京标准。

  在目前已完成培育的200余名“头雁”学员中,45岁以下“头雁”占比62%,35岁以下“头雁”占比32%,其中90后“头雁”有26名,还有2名00后,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化;大专及以上学历“头雁”占比88%,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头雁”占比45%,整体学历层次较高;约70%为返乡下乡人才,在返乡下乡人才中,约70%为青年创业人才。

  入选成为“头雁”后,他们将全部进入中国农业大学或北京农学院进行系统培育。“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是,‘头雁’学员已经是在农业领域比较成熟的从业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从事的领域也非常多元,需求更加个性化。”北京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唐衡介绍,为了更好地对“头雁”学员进行培养,学校首次探索尝试综合性的培养模式,通过集中线下授课、线上学习、外出考察互访、导师组全程指导等,进行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课程主讲教师既有来自院校的知名专家教授,也有来自农业农村部、京津冀三省市农业农村部门的领导干部,还有业界大咖、电视台主持人、创业达人等。根据不同的领域及需求,每位学员都配备了1名主责导师及2到3名量身定制的导师组成员,师资方面既有校内选拔的优秀教师,也有校外选聘的资深专家。”唐衡说。

  走出校园后,“头雁”们可获得一系列的发展支持。据介绍,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协调财政、人社等十余家单位以及金融保险机构,研究出台支持性政策措施,从资金项目、表彰推荐、人才认定、技术信息等方面,为“头雁”发展提供立体式、全方位支持保障。

  2023年,“头雁”本人或其经营主体获国家级荣誉、市级荣誉百余人次;64名“头雁”种植面积扩大,共计100.9万亩,新建大棚187栋,经营收入较2022年增加1亿元;76名“头雁”获得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资金支持合计5492.89万元;20名“头雁”通过“信贷直通车”活动获银行授信金额合计2656万元。

  “农二代”返乡带来新气象

  周末,随车流自立汤路一路向北,一猛子扎到六环外,就进入了草莓的世界——各色标牌的草莓采摘园林立,路边售卖的摊位也多了起来。

  崔村镇,是昌平草莓的主产区之一。毗邻昌金路的天润园草莓专业合作社,则是崔村规模最大的草莓园。“目前合作者共有77栋设施大棚,其中有21栋大棚内采用了立体高架式种植。这两年从国内国外引进了不少新品种进行试种,要论草莓品种,我们这儿是最全最多的。”天润园草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夏秋桐说。

  夏秋桐是北京“头雁”项目的第一批学员,经由昌平区推荐,她在北京农学院完成了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初见夏秋桐,着实让人惊讶——作为一名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她太年轻了。一头褐色的中长发梳成马尾,一身运动服更显干净利落,一张娃娃脸总是带着笑,怎么看都不像是跟土地打交道的。

  “我是1990年出生的,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啦!”夏秋桐笑着说,自己其实是一位“农二代”,父母一直从事农业种植,单单种草莓就已经有17年了。“小时候经常跟着爸妈一块干活,栽苗、施肥、浇水、疏花疏果,都干过。”起初,夏秋桐对继承父母的职业并没有什么兴趣,高考时她选择了国际商务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国企做人事工作。

  结婚生子后,她在家休产假,一边带娃一边帮着家里打理草莓园。恰逢北京市鼓励各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昌平草莓成为了北京农业的一张“金名片”。“市场更开阔了,而且各方面扶持政策都比较合适,值得做。”夏秋桐干脆辞了职,回归土地,专职伺候起草莓来。

  在农业领域,刚满34岁的夏秋桐还是个十足的小年轻。但正因为她年轻,才有着层出不穷的想法和激情,视野也更加开阔。“刚回来的时候主要负责销售,从市场反馈来看,种出特色来,才能卖上好价格。”她从全国各地找来新品种,大胆在园区内开始试种。

  在她的大棚里,汇聚了30多种草莓新品种,包括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培育的京泉香、白雪公主、香杉等,杭州市农科院培育的粉玉,宁波市农科院的梦之莹,贵州省园艺研究所选育的黔莓1号等,还有韩国来的圣诞红、日本来的黑珍珠……不仅品种不断上新,夏秋桐还尝试了立体高架式种植,高度从一层到四层不等,好采摘又好看。去年,棚里建立了直播基地,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草莓销售,货卖得不错,还留住了2万多名“铁粉”。目前合作社的成员一共60多户,遍布崔村、兴寿、小汤山、百善4个草莓主产镇,合作社成员中也多了不少年轻的面孔。

  像夏秋桐这样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农人,正是乡村振兴中的带头人,为一方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参加‘头雁’项目,收获特别多,有很多领导和专家手把手地给我们讲政策、教技术,还有机会外出游学考察开阔眼界。课程结束后,老师们依然在持续为我们提供指导。”草莓的销售旺季一般到5月收尾,夏秋桐计划着近期再去一趟吉林和丹东取取经。“今年想在休闲旅游这块进行新的尝试,比如结合文创、研学等,吸引年轻人到园区来玩。”敏锐地感受到农旅融合的趋势,夏秋桐热情高涨。

  田间学校授农以需

  同为第一批“头雁”的崔天鋆,是北京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眼下他正忙着沟通新一期的田间学校课程安排,根据之前向种植户们收集的需求,4月份的课程他计划开设两个班,以草莓提质增效实用技术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及电商应用为选题,邀请市里的专家到村里来讲课。

  “近几年,农业技术的升级非常迅速,一项实用新技术的落地,往往会带来不小的改变,让农民少受累多收益。”崔天鋆说。在他的所有大棚前,均立着一块牌子,上面标注着该棚内正在应用的优新栽培示范技术。根据种植品种的不同,采取的技术也不尽相同,包括草莓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高架轻简栽培等。迄今为止,园区内已组织开展试验示范40余项,创新并推广成熟技术8项,并挂牌为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实践基地。

  如何让先进生产技术惠及更多人?崔天鋆的答案是,开办田间学校,带动更多乡亲增收。1992年出生的崔天鋆,本身就是昌平区兴寿镇西新城村人,大学就读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的正是农业机械装备专业。2014年7月,毕业后他即返乡创业,几乎是从零学起。“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小时候一直在上学,实际上对农业了解不深。”在学习中,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先进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通过校社合作,崔天鋆牵头成立了北京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田间学校,为农民直接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服务。“与其他培训班不一样,田间学校为农民提供自下而上的服务,讲什么由农民自己定,生产中遇到了问题,也可以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崔天鋆介绍,田间学校的培训注重实地观摩,联合各部门聘请专家到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并开设专家坐诊日,为农户提供免费技术服务。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是崔天鋆为田间学校定下的“四零”标准。

  自田间学校成立以来,每年开办培训20余场,培训高素质农民2000余人,服务面积1000余亩。通过田间学校,农民实现了即时的学习,并通过田间学校的平台实现了对外的交流,接待国内外参观和技术交流100余次,既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吉林、辽宁、江苏等省市和台湾地区的参观人员,也有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技术专家。

  “‘头雁’培训时,我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课程设置比较实用接地气,借此机会结识了不少农业前辈和新农人。”崔天鋆表示,课程结束之后学习并没有停止,学院的老师们来到园区实地调研,了解发展方向、目标和规划,再分配专业对口的老师进行跟进指导。“目前合作社共有240多户社员,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户,服务面积1000余亩,年产值1500余万元。接下来还要继续探索‘农业+’,以‘莓’为媒拓展农文旅融合,带动产业发展。”崔天鋆说。

  大数据养蜂解难题

  “蜂三代”王唯伊,是去年入选的90后“头雁”。如今他已是北京京纯养蜂专业合作社的副理事长,目前合作社蜜蜂存栏7.2万群,成员达到1000余户,成员遍布密云区14个镇102个自然村,并辐射带动河北承德、秦皇岛、张家口和天津等地农户350余户,近3年的经营总收入达到9783万元。

  王唯伊从小在密云区太师屯镇龙潭沟村长大。这条沟植被茂密,尤其是浅紫色的荆花漫山遍野,是绝佳的天然蜂场。村里养蜂的人家不少,王唯伊一家养得最早,童年时他就跟着爷爷和父亲在山林中追花逐蜜,饲养蜂群。

  2014年大学毕业,王唯伊回龙潭沟村做了大学生村官。这份最贴近基层的工作,让他对村里乡亲们的经济状况有了更切身的感受——大部分村民的收入来自种地栽果树、外出打零工,一年到头挣的钱刚够一家人温饱。而养蜂门槛低,虽然辛苦,但收入可观,一年至少能收入8万元至10万元。“密云生态环境好,蜜粉源植物特别多,三季有花,更适合养蜂。”王唯伊说。2017年,3年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王唯伊去了父亲创建的京纯养蜂专业合作社,接班父亲的养蜂事业,以社联农,带动村民一起养蜂增收。

  “养蜂人要追花逐蜜,追的还是野花野树,所以受天气影响很大。”王唯伊解释说,过去养蜂只能“靠天吃饭”,如今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升级,养蜂也能“轻装上阵”。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合作建立的养蜂大数据平台,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实现了对蜜蜂的远程监控。“通过监控大屏,或是打开手机,就能实时观看蜂箱的情况,起到看护的作用。”王唯伊介绍,这个平台还搭载了气象指数设备,对于极端天气可以提前3至5天预警,比如马上霜冻了,气温特别低,就要让蜂农提前做好准备。

  如今,王唯伊所在的京纯养蜂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3年来农业平均年收入3261万元,获评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此外,王唯伊还在太师屯镇建设了蜜蜂大世界科普馆,集观光、养蜂、生产于一体,市民既能参观、学习,也能做一些蜂蜜香皂、蜂蜡唇膏等DIY产品。“科普馆建完以后,文旅收入基本能占总收入的30%。”王唯伊说。

  专家观点

  青年“头雁”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唐衡

  近年来,谁来种地的问题持续引发热烈讨论,农业的老龄化是农业强国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短板。新农人返乡从农,不仅有效补充了从业人群的断层现象,还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新资源,把农业链条更好地向二三产延伸。新时代的农民,不仅要会种地,更要懂管理、做品牌、会营销。越来越多青年“头雁”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他们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作为北京市“头雁”项目的培育机构之一,北京农学院探索了一种更为综合性的培养模式,学员们不再是以前只坐在教室里听讲,而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课程以及外出研学交流,享受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式的全面培养。互动效果好,也更注重实用性。课程结束后,老师与学员仍然保持紧密联系,推动新型研究成果更方便地落地转化。接下来,我们还将探索“头雁”项目向学历教育延伸,开设农业专业硕士“头雁”专项班,面向全国招生。

  (作者系北京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乡村振兴学院院长)

 
 
 
 
 
 

附件下载:
  1. 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中心( 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局 )
  2. 中国农业科学院
  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4.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5. 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
  6.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7. 农民日报社
  8.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
  9. 中国农村杂志社
  10. 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共产党农业农村部党校)
  11.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
  12.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13.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14.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业农村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
  15.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16.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17. 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
  18. 农业农村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
  19. 农业农村部财会服务中心、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20.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中国-欧洲联盟农业技术中心)
  21.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农业行业分会)
  22.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
  23.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农民体育协会
  24.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25.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26.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7.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秘书处)
  28.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29.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30. 全国畜牧总站
  31.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
  32.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
  33.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34. 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
  35.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乡镇企业发展中心)
  36.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37. 农业农村部渔政保障中心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航天局
国家原子能机构
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海洋局
国家核安全局
国家乡村振兴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信访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反垄断局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
国家宗教事务局
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华通讯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气象局
国家行政学院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数据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移民管理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国家消防救援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北京农业农村局
天津农业农村委
河北农业农村厅
山西农业农村厅
内蒙古农牧厅
辽宁农业农村厅
吉林农业农村厅
吉林畜牧业管理局
黑龙江农业农村厅
上海农业农村委
江苏农业农村厅
浙江农业农村厅
安徽农业农村厅
福建农业农村厅
江西农业农村厅
山东农业农村厅
河南农业农村厅
湖北农业农村厅
湖南农业农村厅
广东农业农村厅
广西农业农村厅
海南农业农村厅
重庆农业农村委
四川农业农村厅
贵州农业农村厅
云南农业农村厅
西藏农业农村厅
陕西农业农村厅
甘肃农业农村厅
青海农业农村厅
宁夏农业农村厅
新疆农业农村厅
新疆兵团农业农村局

主办单位:立博体育农业农村部

承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网站识别码bm21000007 京ICP备05039419号-2

京公网安备 立博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