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立博体育 > 202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 > 媒体报道

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日期:2023-12-29 15:48 作者:高 强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可以说,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现实路径。要理解和把握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实现道路的进一步聚焦。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振兴也必须在城乡互补互促中实现。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不是不发展大城市,而是从带动乡村发展的维度上将重心放在县域,以县城为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基本原则的进一步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按照乡村建设规律和乡村发展规律来组织和推进。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落实了县域内整体部署城镇和乡村的发展要求,明确了县域内配置资源要素的可行边界,更符合县域经济的发展实际。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基本路径的进一步明确。城乡融合发展强调城市和乡村有差异、无差别,重点在于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提倡优质资源向乡村流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等向乡村覆盖。把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意味着要将城乡资源在县域内重新部署,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要看到,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不仅要有发展理念的更新,更要有实实在在的战略举措。这需要整体筹划城镇和乡村发展,牢牢把握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这一战略主线。

  ——以城乡统筹规划布局为前提。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涉及城乡人口迁移、国土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生态环境保护等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坚持强弱项、补短板、抓重点的原则,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推进和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的乡村振兴全方位实施,充分发挥规划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指导约束作用。

  ——以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为关键。关键是破除“人、地、钱”等要素在城乡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围绕人口流动、产业发展等历史趋势,全面提高城乡间要素协同配置效率,进一步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实现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

  ——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支撑。要立足县域布局富民产业,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县域商业体系,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在乡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提振农村消费,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

  ——以城乡建设一体化为核心。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做到城乡建设一体化,以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建设规划,优化城乡建设规模和密度,推行大空间分散与小区域集中相结合的基础设施布局,全方位改善城乡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品质,促进县域内城乡建设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

  ——以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为目标。核心在于通过城乡联动式发展,畅通城乡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城乡流通网络,盘活农村资产并在县域内统筹配置,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用大历史观和大空间观,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看待“三农”问题,立足国情农情特点、城乡产业特性和乡村地域特色,集聚更多资源、要素和力量,以县域为空间尺度和政策发力点,创新探索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当前,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趋势不可逆转,乡村振兴已经全面推开。在新发展格局下,通过重塑工农城乡关系,继续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发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引领和牵引作用,成为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附件下载:
  1. 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中心( 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局 )
  2. 中国农业科学院
  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4.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5. 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
  6.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7. 农民日报社
  8.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
  9. 中国农村杂志社
  10. 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共产党农业农村部党校)
  11.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
  12.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13.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14.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业农村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
  15.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16.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17. 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
  18. 农业农村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
  19. 农业农村部财会服务中心、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20.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中国-欧洲联盟农业技术中心)
  21.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农业行业分会)
  22.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
  23.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农民体育协会
  24.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25.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26.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7.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秘书处)
  28.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29.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30. 全国畜牧总站
  31.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
  32.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
  33.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34. 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
  35.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乡镇企业发展中心)
  36.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37. 农业农村部渔政保障中心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航天局
国家原子能机构
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海洋局
国家核安全局
国家乡村振兴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信访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反垄断局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
国家宗教事务局
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华通讯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气象局
国家行政学院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数据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移民管理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国家消防救援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北京农业农村局
天津农业农村委
河北农业农村厅
山西农业农村厅
内蒙古农牧厅
辽宁农业农村厅
吉林农业农村厅
吉林畜牧业管理局
黑龙江农业农村厅
上海农业农村委
江苏农业农村厅
浙江农业农村厅
安徽农业农村厅
福建农业农村厅
江西农业农村厅
山东农业农村厅
河南农业农村厅
湖北农业农村厅
湖南农业农村厅
广东农业农村厅
广西农业农村厅
海南农业农村厅
重庆农业农村委
四川农业农村厅
贵州农业农村厅
云南农业农村厅
西藏农业农村厅
陕西农业农村厅
甘肃农业农村厅
青海农业农村厅
宁夏农业农村厅
新疆农业农村厅
新疆兵团农业农村局

主办单位:立博体育农业农村部

承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网站识别码bm21000007 京ICP备05039419号-2

京公网安备 立博体育